“知行路”赴延安实践团为期三天的学习培训即将结束,除了旧址参观、现场讲课、观看历史舞台剧的学习方式外,本次实践团创新地让学生党员们在革命圣地——延安的土地上,现场为同学们导读相关的历史故事和精神诠释。
通过这样一种身处历史情境、独特有趣的方式,让同学们从求学者,转变为分享者,在交流互动的过程中,进一步地加深对延安精神的学习和理解,用特别的方式了解中国共产党不懈奋斗的光荣历史和伟大历程。
长征落脚处话长征
——王家坪革命旧址

郝朝印同学为大家导读了关于长征精神的诠释,在这段历史的发源地——延安,读来有着独特的意味。长征精神不仅仅是吃苦,更是一种自力更生、勇于尝试的创新精神,任何时刻都要坚持,都要去想办法,克服一切困难。在场的同学们纷纷讨论了长征胜利80周年的意义和启示。
军委礼堂谈抗战
——中共中央军委礼堂的旧址

班晨方同学为大家导读了《党的领导是抗战胜利的关键因素》,“政治方向明确、革命信仰坚定、军事指挥成熟、群众基础深厚,这些都是党的领导取得胜利的关键因素”

毕文超同学导读了关于当代青年从抗战胜利获得的巨大财富,红军在抗战过程中表现的不畏艰险的拼搏精神、舍身为国的奉献精神、统一抗战的团结精神、坚持到底的自强精神,都是值得当代青年应当学习并传承的巨大精神财富。
土窑洞前讲故事
——杨家岭旧址

汪奇同学为大家讲述毛泽东在延安窑洞生活的小故事,展现了毛主席刻苦学在异常艰苦的条件,坚持学习马列主义,心怀天下的伟大领袖精神。

杨阳同学为大家导读一篇对毛泽东精神的解释,展现了这位老一辈革命家对中国当时现状的准确判断和高瞻远瞩的战局把控,将马列主义中国化,通过一本本政治著作把这样的精神思想传递到祖国的四面八方。
梁家河村集体学习“七一讲话”
——知青故居(冯庄、梁家河)

实践团在梁家河(习近平插队旧址)
田苏宏老师为大家导读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建党95周年纪念大会上讲话的主要内容,围绕着“不忘初心,继续前行”展开,回顾了我党在过去所获得的辉煌历史,对党内发展现状进行了全面总结,同时也对青年人发出了殷切希望,希望广大青年要深刻了解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不懈奋斗的光荣历史和伟大历程。


实践团在冯庄(王岐山插队旧址)
陈卿和尹成尧同学为大家分享了两则知青下乡劳动的故事,结合现场看到的旧址,更加生动地讲述了那个年代的知青为祖国农村建设所付出的艰辛和汗水。
宝塔山上诵经典
——宝塔山

宝塔边上,实践团聚在一起,共同朗诵了一首贺敬之的《回延安》:
“手抓黄土我不放,紧紧儿贴在心窝上。
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
“革命的道路千万里,天南地北想着你……”
“头顶着蓝天大明镜,延安城照在我心中……”
“杨家岭的红旗啊高高地飘,革命万里起高潮……”
“身长翅膀吧脚生云,再回延安看母亲!”
情到深处唱民歌
——杨家岭革命旧址

听过了导读,朗诵了诗词,分享了故事,实践团的成员越学越开心。在参观杨家岭的旧址时,实践团成员郝朝印现学现卖,深情颂歌一曲《山丹丹开花红艳艳》,赢得满堂喝彩。丰富多彩的学习形式,将现场培训的效果大大提升。
笔尖书画延安景色
——笔尖下的延安



实践团成员马曼·哈山有感而发,用自己的画笔描绘了一幅幅革命旧址的场景再现图,心中有所想,笔下才生花,生动地表达了实践团对延安圣地的依依不舍和款款深情。
学成归来聊心得
——实践团成员分享学习心得
平凡的世界里说到:“痛苦难道是白忍受的吗,它应该使我们伟大。”不忘初心,昏暗中也能看到光明;胸怀梦想,窑洞里也能丈量世界。——杨阳(土木工程学院博士三年级)
经过这次“知行路”的洗礼,我深刻地认识到即使在那个物质匮乏环境恶劣的年代里,我们的革命先烈们都保持着思想上的先进性,我看到伟人们的房间里最多的就是各种书本。作为共产主义接班人的我们理应向伟人们靠拢,用大量的书本武装大脑,厚积薄发,时刻准备为组织奉献自己的力量!——辛昊(化学科学与工程学院硕士二年级)
在知青曾住过的窑洞里,透过那一张张陈列的老照片,我依然能感受到知青们饱满的激情和高昂的精神状态,时代在变,有些东西却是永恒的,他们艰苦奋斗的精神和对生活的热爱永远值得我们学习。——陈卿(口腔医学院硕士一年级)
看到延安时期和知青下乡住过的窑洞,很钦佩那些正值青春的年轻人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还能乐观奋斗。人生需要信念,面对挫折沉得住气,等待成功要有耐心。——朱艳艳(化学科学与工程学院硕士二年级)
在参观习近平总书记知青时所住的老乡家的窑洞旧址时,现场教学中讲到了老乡抢着住炕头的事件。随后这画面多次浮现在我的脑海里,这看似简单而平淡的事,却着实体现出陕北人民朴实谦让和为他人着想的无私精神!而在生于良好的物质条件下的我们90后青年党员,更要学习陕北人民的优秀品质,思考在自己的生活中,从小事中实践这种精神,把这种精神实践在现实生活中!——毕文超(物理科学与工程学院博士一年级)
通过本次和这么多优秀的学长学姐在延安的学习,我更深层次地了解到了延安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也在几天的红色记忆中进一步熟悉了党,从而更加坚定了自己入党的信念!希望自己能够更加优秀,成为一名合格的党员!——柳杰(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本科一年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