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申报“同济大学辅导员工作创新示范项目”的通知

来源:
发布时间:2014-03-26
浏览:

关于申报“同济大学辅导员工作创新示范项目”的通知各院系:

为推动我校学生工作的创新发展,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和科学性,同时提升辅导员的工作研究水平,为辅导员队伍的培养搭建新的平台,现决定自2014年起面向全校各院系专职辅导员推出“同济大学辅导员工作创新示范项目”,具体项目申报事项如下:

一、申报对象

全校各院系专职辅导员。

二、申报内容

申报人自主选题拟题,选题范围包括面向大学生成长成才及辅导员队伍建设两个方面。学生培养包括,学生党建、班风学风、思想教育、网络思政、助学服务、心理疏导、就业指导等,尤其提倡针对基层一线学生工作中的难点、热点问题做有益的探索,具有实际可操作性,重点在于学生工作方法、手段、载体方面的创新探索;辅导员队伍建设探究,侧重于培养机制、建设思路、优秀载体等方面的探索。

参考选题:

1、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机制创新

2、大学生党建工作的方法创新

3、大学生分类指导的工作探索

4、朋辈教育的指导方针与引导策略

5、民族生的教育方法及手段创新

6、班风学风建设与学生骨干培养

7、困难学生群体的心理重建与教育引导

8、大学生思政教育创新平台载体探索

(社区空间、网络平台、工作坊模式等)

9、多校区学生管理的实务探究

10、节约型校园建设项目的培育

11、辅导员队伍结构调整及矩阵式配置的研究

12、辅导员群众性组织(如辅导员研究会、联合会等)的工作机制研究

13、辅导员研究团队的工作机制探究

以上选题仅供参考,启发思维但不局限于此范围。申报项目请自拟题目。

三、申报条件及遴选标准

1、实效性。所申报的项目必须切合学生工作的实际,落到思政教育的实处,能产生一定的实际效果。

2、创新性。申报项目需要体现出一定的创新性,尤其是在学生工作方法、手段、载体方面的创新实践,要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

3、示范性。所申报项目应具有示范性,具有可推广的价值和意义,所着眼的问题在学校各院系普遍存在,或受到普遍关注的问题,应用性广,操作性强。

4、可持续性。所申报的项目不应限于一次活动、一次总结,或时效性、针对性过强,而具有持续开展的必要性和可能性,避免资源浪费,体现项目在一定时期内的有效规划。

四、申报程序

1、申报

各院系组织专职辅导员进行项目申报。每位辅导员限报1项。

申报时间:即日起至2014年4月15日

申报办法:需填写并提交项目申报表,以纸质版和电子版形式递交学生处思政科。

联系方式:65982756(O)tjszk@vip.163.com(Email)

联系人 :赵盈

2、评审

学校组织专家统一评审,根据申报情况,每年评选若干个辅导员工作创新示范项目。

3、管理

项目资助期限为1年。拟定于每年3月-4月申报。根据每个项目具体申报的预算,资助5000-10000元不等。

项目结束后,由学校组织项目验收,并进行成果的评比和推广。

学生处

2014年3月

同济大学辅导员工作创新示范项目方案.doc

同济大学辅导员工作创新示范项目方案申报表.doc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