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工作部(处)工作简报2014年 第2期(总第86期)

来源:
发布时间:2014-11-28
浏览:

学生工作部(处)工作简报

20142期(总第86期)

2014年7月15日

思想教育

“师生面对面”共话“十八大以来的新变化”。5月8日晚,校学生处与关工委联合在西南八楼社区党建中心举行“中国梦”主题系列交流座谈会,以“十八大以来的新变化”为主题,围绕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并结合社会现实,对当下时政热点问题,关工委老师与来自我校8个学院的43名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开展“倾听、对话、交流”,探讨如何同心共筑“中国梦”。

第二届同济大学“班长论坛”举行。5月10日,由学生处主办、土木工程学院承办的第二届同济大学“班长论坛”在嘉定校区举行。学生处老师、院系辅导员代表与来自各学院的130余名班长代表参加了论坛。学生处、汽车学院、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老师代表分别主题交流发言,来自不同院系的10位班长代表与大家一同分享了自己担任班长期间最具幸福感的事情。与会老师还为54个获得“同济大学2013年优良学风班”称号的班级颁发了荣誉证书。

5月13日下午,“同舟共济共筑梦想——2014年辅导员定西支教报告会”在我校四平路校区大礼堂举行。定西市人民政府驻上海办事处主任景璀,我校党委办公室、学生处、人事处、校团委等部门负责人出席了报告会。作为本学期《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环节之一,报告会通过人物访谈的形式,邀请到杨新、高华、金文心、余清泉、张小凡等五位支教老师代表与在场师生分享、重温在定西的支教岁月,为近2000余名学生上了一堂别开生面的《形势与政策》课。

同济大学学生系列工作坊举行。5月由校学生处主办的系列工作坊陆续举行,本次系列工作坊主要由交叉学科创新意识提升工作坊、跨文化交际能力提升工作坊、实践能力提升工作坊等组成,重点围绕卓越人才培养目标,提升学生综合能力,来自各院系共计200名学生参加并获得了结业证书。

5月16日下午,由学生处组织的“辅导员沙龙”在中法中心C301举行。本次辅导员沙龙以“辅导员如何做工作研究——课题申请及研究方法”为研讨主题,邀请了校文科办副主任、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导郭强老师围绕辅导员如何开展科学研究做了较为深入的主题发言,来自各院系三十余位辅导员参加了沙龙活动。

5月27日下午,第13届上海市社会科学普及活动周系列活动之一、由同济大学学生处组织开展的《形势与政策》课校级时事报告会在综合楼四楼多功能报告厅举行,同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伦理学会副会长邵龙宝老师应邀出席了本次报告会,和众多师生一起畅谈青年信仰,深入解析了青年学生应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5月28日,由学生处举办的同济大学首届《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竞赛决赛举行,六大专题小组推荐的12位老师参加了决赛的教学展示。经过3个小时的角逐,来自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的辅导员张南华老师凭借精彩的教学展示获得一等奖,二等奖由外国语学院辅导员王小莉、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辅导员程莉获得,来自土木工程学院的张雨、学生处的刘志坚,以及校团委的杨旭涛三位老师获得三等奖,设计与创意学院辅导员马林海等6名老师获得优胜奖。由于出色的组织工作,心理健康与生命教育专题小组、理想信念与党建教育专题小组、思想道德与法纪安全专题小组获得竞赛最佳组织奖。来自各院系的三十余位辅导员老师观摩了比赛。

5月-6月,本科毕业留校人员转编工作陆续开展。张博、孟叶舟、方璐、陈竞、杨志丹五位专职辅导员顺利完成四年工作任务,获得硕士毕业证书及学位证书,并合同期满,按照学校人事部门相关规定,符合转编要求。学生处副处长陈华主持了五场转编会,听取每位辅导员的工作总结汇报,及单位领导、同事、工作对象提出的相关评价意见。目前已将五位辅导员转编材料上报学校OA系统。

5月-6月,开展2014年度思政基金资助课题中期考核工作。下发中期考核表并邀请专家进行中期考核的评审工作。目前已整理完成反馈意见,将于近期下发给各个课题组,敦促课题组开展下一步研究计划。

社区辅导员举行学期述职报告会。6月7日在中法中心C401召开同济大学社区辅导员学期述职会,全体社区辅导员参加,各社区楼代表汇报了本学期社区工作开展情况,会上还评选了本学年优秀社区辅导员,下学期新任辅导员旁听了整个述职会议。

同济大学督导室与挚友社举行学期总结会。6月10日与6月12日,同济大学督导室与挚友社分别在经纬楼三楼会议室召开学期总结会,会上学生社团主要负责人回顾与总结了本学期工作要点,评选了本学期优秀督导员,同时还进行了换届选举并对下学期的工作计划进行了部署。

举行上海市高校辅导员专题培训。6月10日—6月13日在我校中芬中心举行了“辅导员职业发展规划与管理技能提升”专题培训,来自上海市各高校共计86名辅导员参加,本期培训邀请校党委常委徐建平、传播与艺术学院王健等教授做专题报告,进一步提高了辅导员综合能力,提升了辅导员队伍专业水平。

6月下旬,完成《形势与政策》课期末工作部署,各院系已完成期末考试、学期总结、成绩录入等相关工作。

6月上旬,“可持续发展与绿色校园”辅导员专题培训班顺利结业,已完成培训小结编辑整理工作。

同济大学国际(港澳台)交流奖助金评选。6月,经过学生本人申报、学院审核推荐、同济大学大学生国际(港澳台)交流奖助金评审委员会评选,确定68名学生(本科生)获得第五期同济大学大学生国际(港澳台)交流奖助金,分别给予A(12000元)、B(6000元)、A1(8000元)、A2&B1(4000元)、B2(2000元)五个等级的奖助,后续将陆续开展发放工作。

学生管理

5-7月,受理学生保险理赔58人次,获得理赔55人次,理赔金额总计252684.45元人民币。

5-7月,处理违纪处分学生3人。其中刑事处罚1人,给予留校察看处分,考试作弊2人,分别给予留校察看及开除学籍处分。

6月,对本专科生奖学金新的评奖方法所涉及的具体问题进行了梳理,与基金会、部分院系多次开会讨论,针对校外奖学金矛盾冲突较大的情况,最终确定了在奖学金新体系下校外捐赠奖的管理办法,建议控制奖学金获奖比例上限,设立校外捐赠特色单项奖,以及校-院两级管理的模式。

7月,梳理并发放了各院系校外捐赠奖的情况,建议学院充分商议后最终完成奖项的类别梳理,分别确定归为校级或院级,优秀学生奖或特色单项奖。待院系反馈后,将报“本专科生奖学金评审委员会”评审通过后,在下学期奖学金评审工作中具体执行。

6月30日,按照2014年“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IBM中国优秀学生奖学金”通知要求,我校推荐3名本科生参评,申请材料已上报。

5月25日,第23届茅以升科技教育奖在四川西南交通大学举行。我校3名本科生获茅以升铁道教育希望之星奖,1名本科生获茅以升工程教育奖。获奖学生代表参加了颁奖仪式。

5-6月份,办理本科生出国出境表格审批登记手续633人。分别前往美国、英国、荷兰、西班牙、菲律宾、香港、台湾等世界各地1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学习交流,因私出国有3人。

2014届本科毕业生登记表工作,经过学生处管理科认真仔细检查审核盖章,返回各学院,归入毕业学生档案,确保应届毕业生顺利离校。

6月底,协助教务处、招生办完成同济大学2014年本专科新生报到注册须知等校对工作。

就业指导

2014年4月16日至25日,上海高校就业服务与生涯指导培训基地(东片区)中级培训活动在同济大厦A楼顺利举行。培训依次以“课程建设与教学技能”、“创业基础教学技能”、“职业咨询能力提升”为专题,邀请到了刘锐专家、李家华专家、徐焕然专家以及蒋建荣专家作为各培训课程的授课专家,最终有约150名来自不同类型高校的就业相关人员参与了培训。

4月22日下午,学生就业指导中心邀请南开大学青年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就业指导师资培训专家蒋建荣副教授来校做职业咨询督导活动,就具体的学生职业咨询案例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与指导。来自学生就业指导中心和各学院的咨询老师参加了活动。

5月15日,“形势与政策”职业发展教育专题小组组织教师赴上海飞机制造有限公司进行考察调研活动,主要参观了上海飞机制造有限公司位于场中路的总装车间,以及我国自行设计、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四发喷气式客机“运十”飞机,实地了解了上海飞机制造有限公司的员工工作环境,就企业的人才需求与学校的人才培养进行了交流探讨。

5月27日下午,同济大学四平路校区综合楼一楼举办了2014年暑期实习专场招聘会,共有85家用人单位为学生们提供了超过350个丰富多样的实习岗位、近800个需求职位,近1500名学生现场参与了招聘,为大学生和用人单位搭建了更为优质的面对面交流平台。

6月10日中午,第九期“手牵手”活动见面会在学生就业指导中心201会议室举行。本次活动邀请到聚博英的业务总监李伦博士前来为同学们进行简历制作的知识和技巧的讲解,并进行了大学生求职相关的答疑,共有16名同学前来参与。

6月14日上午,在四平路校区,由清华大学张其光、西南财经大学杜琳带队的2所兄弟高校就业工作人员前来同济大学调研。就业指导中心主任徐迅及相关工作人员进行接待,就大学生就业工作的开展情况相互交流,并听取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6月24日上午,同济大学2014届毕业生毕业典礼在学校大礼堂隆重举行。校党委书记周祖翼主持毕业典礼,校长裴钢出席并讲话。陈以一、马锦明、姜富明、伍江、蒋昌俊、方守恩、徐建平等校领导出席。2014届毕业生及家长代表,学校各部处、各院系负责人,各院系教师代表、辅导员代表参加毕业典礼。

帮困助学

5月23日,由同济大学助学服务中心举办的第十一届暑期勤工助学招聘会在四平路校区大学生活动中心举行。共有57家企事业单位参会,带来500多个暑期勤工助学岗位。1300余名同学参与现场报名。

6月初,学校正式发文(同学[2014]17号),决定授予交通运输工程学院等2个学院“同济大学2013年学生资助工作先进集体”称号,授予王晶晶等4人“同济大学2013年学生资助工作先进个人”称号。

6月10日,“勃然奋励,志存高远——同济大学励志之星评选”决赛在四平路校区经纬楼举行。校党委常委、组织部长徐建平出席活动并讲话,学生处、对外联络与发展办公室、校团委及部分学院的负责人担任了决赛的评委。最终,陈相南、崔璕、邓凯、范国鑫、刘孟波、刘婷、陆彩珠、马曼·哈山、欧炫汐张惊宙10名同学获得“2013年度同济大学励志之星”荣誉称号,另外10名同学获得“励志之星提名奖”。

5月,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发放方便面、奶茶、燕麦粥等慈善物资,受助学生近2000人,物资总额达23.78万元。

5月30日,上慈结对助学金(曾丽云女士资助)颁发仪式在玉佛寺举行,我校11名受助学生参加了仪式并现场领取了助学金。

5月31日,“阳光育人”计划第五期毕业欢送暨第八期签约仪式在市政协裙楼举行,我校2名受助同学参加了仪式并现场领取了助学金。

5月份,2013-2014学年内地高校新疆少数民族学生困难补助评选工作已经完成,此次共有190名新疆籍少数民族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获得补助,资助金额为668元/人,发放总额为12.692万元。

5月份,曾宪梓教育基金会第五期“优秀大学生奖励计划”受助学生团队成为上海同济规划设计研究院“职工之家”志愿者团队,负责“职工之家”的日常维护与管理。同时,团队还开展了“梦想那点儿事儿”主题征文活动和“爱心家教”活动,,共同分享大家的梦想,积极奉献自己的力量回报社会。

7月11日,“杨浦统战系统爱心助学少数民族大学生暑期实践活动启动仪式”在杨浦区政协联谊俱乐部举行,我校参与暑期实践的受助同学参加了仪式并现场与实习企业对接实践事宜。

5月份,完成多项助学金的考核与评选等工作,包括:孙文骐先生助学金、上慈结对助学金(曾丽云女士资助)、燕宝助学金、慈惠之光助学金、甬协宁波同乡会助学金、市民族联助学金等。

6月份,开展上海市慈善基金会慈善公益项目中期考核,并召开了项目交流会,会上各位指导老师汇报交流了各项目的进展实施情况,并于会后提交了项目中期报告,回顾了项目实施以来的实施情况、项目资助款使用情况、项目取得的成效、项目化管理的方法(项目开展过程中的好做法、好经验)等。

6月13日,新生成长学校假日小型社会实践结题答辩会在经纬楼举行。来自各个小组的12个项目顺利通过了答辩。项目内容包括校外志愿服务、校园文化调研、古镇街区调研等多个方面。

6月14日晚,2013级新生成长学校总结会在经纬楼多功能厅举行,学生处老师、新生成长学校学员参加了活动。座谈会上,新生成长学校学员回顾了一年来参加活动的心得,表示新生成长学校让他们结交了新朋友,快速融入了大学生活,并对他们各项能力的锻炼和综合素质的提高起到了很大的帮助作用。

6月,开始筹备暑期帮困及2014级新生迎新帮困工作,对暑期咨询、迎新助学宣传、困难新生路费补贴、迎新筹备等准备工作进行了安排和落实。

截止7月,发放经济资助情况如下:

5月,为1055名学生发放4月份勤工助学酬金294450.5元;

6月,为1195名学生发放5月份勤工助学酬金440553.5元。

发放临时困难补助7人,发放总额2.5万元;

发放新疆籍少数民族家庭经济困难190人,发放总额12.692万元;

发放校外助学金7项,发放140人次,发放总额23.95万元,包括:上慈手拉手结对助学金、阳光育人助学金、文武助学金、孙文骐先生助学金、甬协宁波同乡会助学金。

心理健康

4月29日,上海高校大型校园心理情景剧《橘心》来我校巡演,嘉定校区国际会议中心座无虚席。

《橘心》由上海市教委指导,上海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中心主办。在剧本编撰与排练过程中,我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主任赵娟、陈增堂教授提出许多宝贵意见。另在演员海选中,我校学子表现出色,获得多位角色。

该剧以共处一室的四位女大学生为主角,形象展示了大学新生在自我意识、环境适应、人际交往和亲子关系等方面的冲突与碰撞,并通过镜像、替身、独白等心理剧技术最终完成心理重构与关系重塑。演出贴近大学生实际,引发了观众共鸣,同时也激发了我校学生对心理健康问题的关注与反思。

心理情景剧是一种以团体形式处理心理问题的方法,它融合了心理治疗和戏剧的形式,通过团体成员扮演问题情境中的角色,使成员把压抑的情绪通过表演得以释放、解脱,同时获得处理问题的灵感并予以解决。与治疗性心理剧不同,心理情景剧采取戏剧方式为学生提供一个通过表演解读自己、解读生活、推动改变、兼顾治愈力量,是一种广受学生欢迎又切实有效的心理宣传载体。在今年的高校心理情景剧大赛中,我校亦有剧目参赛。

5月9日—11日,第21届世界心理治疗大会暨第二届中国心理治疗大会在上海召开。会议由国际心理治疗联盟和中国心理卫生协会联合主办,我校医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作为两个重要的协办单位,为大会的顺利召开做出了突出贡献。

我校党委副书记马锦明在开幕式上致辞,大会中方主席,我校医学院精神医学与医学心理学专家赵旭东教授做大会报告。此次盛会共有来自29个国家的约1200名代表与会。共安排3个主旨报告、11个大会报告、9个特别论坛、53个专题分会、28个工作坊及27个墙报,既有高端的心理治疗理论报告,又有心理治疗领域实用的经验、技术分享。

5月30日,“2014年度上海高校心理情景剧大赛”在上海师范大学落下帷幕,经过激烈角逐,我校喜获佳绩,荣获第二名。

作为市教委“2014年度上海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月”的重要活动项目,此次大赛自4月中旬启动,全市53所高校积极组织大学生团队参与。赛制共分初赛、复赛和决赛三个环节:初赛由各高校自行组织,进行校内选拔并制成视频;复赛为各高校提交比赛视频,由心理学和戏剧影视专家独立评审,根据剧本原创、学生主体、贴近学生、弘扬正能量、剧情生动紧凑、恰当运用心理剧元素和技术等进行综合评分,最终我校与华东师范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上海戏剧学院等8所高校入围决赛。

6月6日,我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组织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品评选活动”,邀请部分学院副书记和中心教师担任评委。

评选活动遴选出部分优秀作品并汇编成《同济大学心理健康月优秀作品集》,在学生群体中广泛宣传,引发了同学们对心理健康问题的关注。同时,对某些作品提出修改意见,并积极申报参评”上海市心理健康优秀宣传品”。

为响应上海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中心《关于举办2014年度上海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月的通知》要求,提升我校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发挥学生能动性与积极性,我校于4月28日面向各班级、社团和个人发布了《关于组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品征集与评选活动的通知》,共收到各学院学生递交的作品200余幅(套)。

在活动征集过程中,参赛学生以发展性心理健康知识与积极心理理念为主轴,从自身的心理发展特点和需求出发,内容涉及环境适应、自我认知、人际交往、恋爱与性心理、学习生活、职业发展、压力管理、情绪调节、时间管理、心身健康等方面。形式包括书签、卡套、折页、海报、宣传画、展板、剧本、视频和系列漫画等。

5月13日—17日,由上海高校心理咨询协会萨提亚发展与研究中心组织的第七次集训在同济大学顺利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72名专兼职心理咨询师、医生、社会工作者等不同专业背景的学员全程参加了培训。此次培训由加拿大约翰·贝曼博士担任主讲教授,为期五天。

6月24—28日,由我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承办的“上海高校辅导员专题培训”圆满完成。此次培训的主题为《大学生心理创伤与疗愈》,由国内心理治疗与咨询领域的三位知名专家施琪嘉、孟馥和刘丹教授担任主讲教师。

此次培训共有来自上海高校的70余位教师参加,为期五天,在师资配备、培训内容和培训安排等方面,学生给予了高度评价。并对下半年的专题培训表达了热切期待。

作为上海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示范中心,我校每年将面向全市高校举办两次为期五天的专题培训,并在日常工作中,积极发挥区域辐射作用。

7月3日,台湾彰化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高淑贞院长一行来我校访问,并先后参观了校史馆和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在随后的交流探讨会上,我校学生处处长祁明对台湾同胞的来访表示欢迎,并简要介绍了同济大学的历史与学校概况。高院长对彰化师范大学及学院概况做了介绍,并表达了对此次出访的期待。我校发展规划研究中心副主任王雁,学生处副处长、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主任赵娟和职业技术教育学院党总支书记王继平先后就部门工作及合作意向做了主题发言。随后,双方教师就两校共同发展热切交流意见,并由我校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冯晓与对方签署了合作意向书,明确了双方在教学、科研及学生互访等方面的合作意向。

国立彰化师范大学是台湾三座师范大学之一,此次到访的教育学院,下设特殊教育系所、辅导与谘商学系所、教育研究所、复健谘商研究所、资赋优异研究所、婚姻与家族治疗研究所和轻度障碍教育研究所,专业特色明显,师资力量雄厚。通过此次交流活动,必定会促进双方的交流与合作,相互借鉴,共同发展。

我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陈增堂教授主持会议,医学院赵旭东教授,附属东方医院党委书记孟馥教授,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人文学院和职业技术教育学院部分教师参加了座谈。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