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日下午,“形势与政策”校级报告会在四平路校区一•二九礼堂举行。本次报告会邀请到了同济大学知识产权学院院长朱雪忠教授,结合大学生群体实际情况,就“大学生身边的知识产权”为题作报告。来自法学院、外国语学院的100余名学生参加了本次报告会。
12月1日-4日,上海市高校辅导员“校园危机应对与媒体公关”专题培训班在我校成功举行,来自上海市各高校近百名辅导员参加培训。
12月10日,召开专业技术职务(思政系列)学科组会议。
12月15日,“形势与政策”校级报告会在四平路校区一•二九礼堂举行,本次报告会特别邀请到了全国劳模——上海大众汽车发动机厂维修经理徐小平先生。劳模是民族的精英、时代的楷模,徐小平先生结合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围绕“爱岗敬业”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职场上的五大修炼”为题给同学们分享了自己的职场心得。来自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外国语学院及化学系的600余名学生参加了本次报告会。
12月15日,由党委学生工作部主办,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学生党总支承办的“正青春 修党性 共成长”2015年同济大学本科生党支部书记论坛在嘉定校区济人楼召开。本次论坛旨在提升学生党支部书记的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促进学生党支部工作经验交流,加强学生基层党组织建设,从而进一步推动我校学生基层党建工作。来自部分院系分管党建工作的领导、辅导员以及91名来自全校各院系的本科生支部书记、支委参加了论坛。
12月15日,为推进学校班风学风建设,学生处开展了2014-2015学年优良学风班评选活动,全校各院系共72个班级参与,经班级申报,院系初评、评委综合评审共产生55个优良学风班。
12月,完成2015年同济大学青年英才计划申报、答辩工作。
12月17日,召开2016届青年人才储备计划入选者总结会。
12月17日,召开2016届青年人才储备计划实习生实习工作总结交流会。
12月23日–12月25日,第二届“卓越联盟”高校辅导员论坛在哈尔滨工业大学举行,我校派员参会并发言,与兄弟高校共同探讨新时期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开展禁毒宣传教育活动,学校积极贯彻落实国家、教育部和上海市相关部门要求,积极开展大学生禁毒宣传教育工作,利用《形势与政策》课程平台开展禁毒主题班会、模拟法庭等活动。
为进一步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引导大学生懂得感恩、学会感恩,引导大学生明确使命和责任,校关工委与党委学生工作部特此联合举办2015年度“中国梦,感恩情”新生征文演讲比赛。本次征文活动共收到各学院投稿280余篇。其中14位同学从中脱颖而出分获一、二、三等奖。
“同济大学生”微信平台继续加强主题教育类网文推送,12月着力开展考试诚信、校园安全等相关主题信息的发布,强调考试纪律,增强学生校园安全意识。
继续做好学生国际及港澳台交流奖助金报销发放工作,12月累计发放学生国际交流奖助学金约15万元,共37人。
12月完成本年度奖学金评定工作。本次评奖范围为全校二年级及以上本(专)科生(含港澳台学生)。符合参评条件的共有13759人,共有6810人次获奖。所有各类奖学金发放总额为人民币1701.7万元。奖项种类包括卓越学生奖学金、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上海市奖学金、学习奖学金、优秀学生奖学金、社会活动奖学金、民族班奖助学金、退伍学生奖学金、港澳台奖学金、新生奖学金及70余项校外冠名奖学金。为了更好完善评奖程序,确保制度清晰,流程规范,程序公开,要求各院系必须成立院系奖学金评审小组,在广泛征求学生意见的基础上制定院系奖学金评定细则,经过院务会批准,并在相应范围内进行不少于5个工作日的公示,公示结束后提交学生处进行备案,今年再次进行了严格要求。
12月底,完成本科生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上海市奖学金、学习奖学金、优秀学生奖学金、社会活动奖学金、民族生奖学金,研究生国家奖学金、优秀硕士奖学金等多项奖学金的证书制作及发放工作。
12月底,2015级新生学籍卡片收集、核对及整理工作完成。
12月份,完成体育单项奖、科技竞赛奖、学科竞赛奖等单项奖的年度审核工作。
11-12月底,如期完成学生处年内各阶段性常规工作。
12月4日下午,2016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网络视频会议在京召开,主会场设于教育部机关北办公楼二层报告厅。我校在四平路校区逸夫楼四楼设立分会场,校党委副书记徐建平出席,学生就业指导中心负责人、各学院(系)就业工作分管负责人以及辅导员代表也到场参加并认真听取了会议内容。
12月7日、12月8日,学生就业指导中心主任徐迅一行赴清华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开展就业工作调研,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设计与创意学院、土木工程学院、铁道与城市轨道交通研究院等院系就业工作负责老师同行。
12月7日、12月8日,学生就业指导中心主任徐迅一行前往北京考察调研,分别在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和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召开了座谈会,就当前就业形势、校友工作等方面事宜进行了充分交流。
12月7日下午,由上海市虹口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主办的虹口区公务员招考推介会在同济大学四平路校区经纬楼第三会议室顺利举行,来自各院系不同学历的近80名学生前来听讲。
12月15日上午,学生就业指导中心联席扩大工作会议在经纬楼第三会议室召开。学生就业指导中心主任徐迅出席并主持会议,全体中心老师以及部分院系就业工作老师共同参与研讨交流。
12月18日下午,学生就业指导中心在四平校区信息馆一楼机房开展了2015年院系就业质量报告撰写培训,各院系负责就业工作老师40余人参加培训。
12月22日,由学生就业与指导中心组织的“同济大学2015年度就业工作学生社团总结会”在迎宾馆一楼会议室召开。
12月份,由教育部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组织实施的“2014年度中央部属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绩效考评”结果公布,我校获评“优秀”。
12月份,完成上海市学生事务中心、上海市学生资助管理中心2015年高校学生资助情况数据统计。
12月份,完成国家助学金、大学生成才助学金、伙食补助、上慈夏普助学金、圆梦大学助学金、张义才助学金、文武助学金等20余项助学金的发放工作。为遭遇突发困难的4名同学办理了临时困难补助,补助总额1.4万元。
12月份,“中华慈善助学金”资助仪式、“文武助学金”见面会分别举行,我校相关受助学生参加了活动。
12月份,曾宪梓助学金同学会组织开展“追寻曾宪梓先生足迹”宣讲报告会,报告会上朱明明同学代表讲述了他赴广州、梅州参加主题参访活动的见闻和感受。随后,同学们开展了“追寻足迹,感恩于行”公益活动,活动中同学们与学弟学妹交流分享了关于学业、考研、就业、社团活动等方面的经验和心得,与宪梓中学的学生一对一结对帮助,并拍摄制作了“感恩视频”,在镜头面前记录下受助以来的感悟和收获。
12月份,邵子凡夫妇助学金同学会组织开展“新年祝福视频”拍摄活动,以微视频形式表达对资助人邵子凡夫妇的感谢和祝福。
12月份,华杰国际交流助学基金受助学生组织开展“同谱新华章,济创新杰作——华杰国际交流助学基金受助学子感悟集锦”征集活动,所有在德学生积极参加,以手机H5页面制作集锦一份,汇报在德留学收获,并为资助人送去圣诞新年祝福。
12月份,承接中国宋庆龄基金会领导力公益项目,招募完成50余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12月份,“你回家,我买单”——同济大学“寒假路费补贴”项目启动,分A、B、C三个套餐覆盖全国所有省份、自治区、直辖市及其他地区。
12月份,发放勤工助学报酬1239人,共计323163.5元。
12月份,同财务处、人事处共同完成2016年校内勤工助学岗位核定,本次共核准571个校内勤工助学岗位,分布于60个机关部处、院系、附属单位,预计2016年发放勤工助学报酬700万元。
12月份,完成2015年毕业生基层就业学费补偿5人共11.7万,完成贷款代偿10人共24万。
11月底申请中国银行贷款共320人,合同总额911.645万,本学年放贷242.54万,目前银行卡已发放,所有贷款于本月底发放到位。
12月10日,我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邀请杨浦区精神卫生中心原院长陈圣祺教授作了题为“严重精神障碍的识别与评估”的讲座。陈教授从事重性精神的评估与诊治工作30余年,在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神经症、老年痴呆等方面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此次讲座,陈教授从几个案例出发,引出精神疾病诊断中的几个维度,并从自己的经验出发,介绍了针对此类个案的解决之道。
来自我校的近50位学院副书记、辅导员和中心专兼职咨询师参加了此次培训。
12月29日,同济大学第三届校园心理剧大赛决赛在经纬楼报告厅顺利举办。此次大赛由同济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主办,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承办,主题为“青春是一场少年心事”。我校学生处副处长、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主任赵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教授陈增堂,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钱昕,艺术与传媒学院导演魏亮,党委宣传部宋宇星作为专家评委莅临,来自电子信息与工程学院、化学系、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等十多个学院的指导老师亦悉数到场。
决赛中,各剧组紧密围绕心理这个主题,从不同切入点展现了当下大学生的生活状态。作品立意有关注新生成长、突破桎梏的《破茧》、《心墙》,也有旨在探讨医患关系引发的心理矛盾与冲突的医学院作品《门诊十分钟》,艺术与传媒学院则通过《网络暴力》揭示了当下社会新媒体平台对学生的影响以及引发的心理挣扎……,表演中渗透着生活哲理,动情中又不乏自嘲反省,融入音乐、舞蹈、可视化穿插等各种形式,再现了校园生活的丰富多彩。
表演结束后,赵娟老师回顾了校园心理剧的发展历程,并对各组的选题与立意表示肯定,称赞同学们的专业演出。魏亮导演表示,观看这场心理剧比赛就像是在吃甜点,清新又愉快,不忍释手。陈增堂教授充分肯定了校园心理剧在反映并化解大学生心理矛盾与冲突,提升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方面的积极意义。
最终,艺术与传媒学院《网络暴力》摘冠,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破茧》、电子信息与工程学院《心墙》获得二等奖,化学系《梦回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建院挂尽天下东南枝》、汽车学院《校园夏洛克》、医学院《门诊十分钟》获三等奖。
此次心理剧大赛历时三个月,在前两届校级大赛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与优化。赛前,中心通过举办大赛动员会,召集各院系心理辅导员成立筹备组委会,播放上海市心理剧大赛获奖作品并由中心专家现场解读;初赛采用提交视频或微电影的形式进行作品初选,晋级队伍则通过现场表演和选拔环节进入决赛。此次大赛共有来自我校12个学院的31个作品报名参赛,直接参与学生人数达300余人。
校园心理剧作为我校宣传心理健康知识,激发同学们参与积极性的品牌项目,已连续举办多年。自2011年起我校就面向新生,通过学生们从编剧、导演、表演的全过程参与,将最真实的心理感受表达出来,引发大家对心理健康的关注和思考,正确对待初入大学时的不适应及心理上的转变,鼓励大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始终保持健康良好的心态。2013年以来,我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依托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心理示范基地,在全校范围内征集并遴选作品,通过心理剧大赛形式进行普及推广,至今已连续举办三届。
2015年12月30日上午,上海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咨询工作伦理守则专题讨论会在同济大学心理咨询中心顺利召开,与会人员有:吴增强、张海音、李正云、赵娟、张海燕、朱虹、刘明波、陈增堂、殷芳。讨论会由陈增堂教授主持,刘明波老师向大家介绍了一下上海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咨询工作伦理守则制定的过程与进展。随后,大家对守则的内容进行了逐条详尽细致的讨论与修改。
此次研讨会引发了与会者的热烈讨论,大家一致认为这是业内一件具有重大意义的事情,故而的参与热情高涨,讨论非常投入并深入。大家相信,随着上海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咨询工作伦理守则的制定与出台,上海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一定能够得到进一步的规范和稳步地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