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大学志愿者团队赴四平社区开启“千名老人学用智能手机”活动

来源:
发布时间:2018-04-13
浏览:

4月10日下午,由同济大学“和谐社会理论研究会”和“学生党支部书记联合会”组成的志愿者团队,赴杨浦区四平社区参加了“千名老人学用智能手机活动”启动仪式,开启了时长2个月、覆盖1000余名老人的学用智能手机活动。

为志愿者代表授旗

今年,在上海市统一部署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当新时代排头兵、先行者”大调研活动背景下,杨浦区四平路街道也开展了调研。在调研中发现,虽然随着时代的发展智能手机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对辖区内不少老年人来说,使用智能手机依然是个难题。为更好响应市民需求,彰显为人民服务的理念,街道邀请了同济大学的志愿者团队,基于社区老人的需要,制定了“老人学用智能手机”教学课程。该教学将于两个月内覆盖1000余名老人。目前,该项目已经被列为2018年杨浦区四平路街道的实事工程之一。

在教学活动中,同济大学的志愿者们首先从手机如何连接网络开始,用精心设计的的PPT和通俗易懂的语言,分步骤、按功能、调转页面进行细致而周详地介绍如何连接Wifi、如何分享热点,教学过程中一位老奶奶现场示范,给周围的人分享自己的热点,大家纷纷鼓掌点赞。

志愿者示范如何连接上网

微信作为现在最常用的交流软件,是课程讲授的重点内容。考虑到老年群体的特殊需求,志愿者们还根据讲解的内容绘制了简单易带的小册子,此学习小册子就是课程的课件内容,方便老人们在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在上课过程中还可以有目标性的提出问题,有效的解决无法一时理解课程内容的弊端。

志愿者分发讲解材料

在上课的过程中,志愿者还就微信中的语音聊天、位置共享、朋友圈、图片(包括表情)、文字、翻译、扫一扫、订阅号等各种使用功能展开讲解。

在志愿们的帮助下,老人们玩起了微信公众号订阅,很多老大爷们在根据志愿者教授的方法,通过志愿者准备的二维码,“扫一扫”关注了“人民日报”等公众号,说要以后坚持理论学习。一些老人还进行现场面对面建群,有人还把他们的子女也拉了进来。不一会儿,群里就玩起了抢红包,老人们盯着手机,生怕错过红包。

为提升教学效果,现场还采取了分组讲解的方式,当老人遇到不懂的问题时可以随时向周围的志愿者询问。志愿者们手把手教学,耐心给老人做示范,极大地提高了讲解的效率和质量。在讲解的过程中一位老人打趣的说:“这下我不用害怕走丢了,随时给我女儿发送位置共享。”看着老人们脸上露出满足的笑脸,志愿者们也感到奉献的快乐。

志愿者手把手教学

“老人学用智能手机”活动是学校与社区协调合作共同解决现实问题的良好典范。四平路街道办事处副调研员吴正兴在活动中提到,“老人学用智能手机”活动是响应居民需求、创建智慧社区的重要措施,其中有利于提升市民素质,打造精细化管理社区志愿者服务队。

据悉,同济大学和谐社会理论研究会的志愿团队目前已经到新江湾城社区、控江社区、周家嘴社区开展了30该余场教学宣讲,覆盖500多名受众。形式多样的宣讲活动,不仅直面社区难题,解决了社区居民的需要,还将党的理论、最新资讯及时带到群众中去。“城市有需要,同济能担当”,新时代的同济学子们正在以自己的行动和饱满的服务热情实现“服务社会、同舟共济”的精神。

文稿:汪慧娴、武明霜、程雪婷

图片:张宁

热点排行